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拆卸分析、自行研发生产流水线……针对市场价2990元的戴森吹风机,一犯罪团伙成立了专门的制假、批发和零售链条。
2018年12月14日,上海公安机关成功破获该起假冒戴森电吹风商标的侵权案。抓获黎某、杨某等3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,捣毁生产窝点2处,缴获假冒品牌商标成品吹风机近400台,半成品1500余台,各类零配件20余万件。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例该产品的假冒案件。
目前,3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警方在案件侦查中发现,假冒产品肉眼几乎无法识别,成本价仅为120元,不法分子以专柜五至九折的价格在各类网购平台上售卖,假冒产品已被销售至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多个省市。
警方透露,2018年8月,浦东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,在多家知名网络电商平台购买到了假冒的戴森电吹风机,警方当即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。
民警发现,这些以“欧版、打折货、代购”为由头的假冒产品售价通常在2200到2300元之间,相比售价2990元的正品,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吸引力。通过对市场抽样、群众举报线索的梳理比对,犯罪团伙逐步浮出水面,犯罪脉络逐渐清晰。
经查,2018年初,犯罪嫌疑人杨某夫妇为牟取非法利益,在广东成立DMSA公司,以开展正常业务贸易为掩护,购买戴森吹风机,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拆卸分析,自行研发了生产流水线,随后雇佣大量工作人员,成立采购部负责采购零部件,生产部负责流水线生产组装,仓储部负责异地储运,开展批发零售假冒商品违法犯罪活动。
该犯罪团伙分工明确、架构严密。由杨某夫妇负责制假工厂运作,由黎某团伙负责网络批发销售,形成了“制假工厂+网络批发+电商零售”的制假售假犯罪链条,假冒戴森电吹风被销售至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多个省市。
仅2018年,该犯罪集团制售假金额就高达人民币1000余万元。警方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现,这些在商场专柜售价近三千元一台的戴森吹风机,从制假工厂批量出售时的成本价竟然只需120元。这些外表能以假乱真的假冒电吹风,经过不法分子层层加价后在各类网购平台上售卖,以专柜五至九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。
据了解,这些假冒戴森吹风机因技术不达标,将对使用者的发质造成损伤,不仅与美发初衷背道而驰,更可能因质量不过关存在起火隐患,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损害;对于品牌权利人而言,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品牌权益,造成经济和品牌声誉的损害。
目前,杨某等3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据重庆市公安局昨通报,2018年,重庆警方重点打击食药品安全等领域犯罪,全市共破商标侵权涉假刑事案件1119件,移诉426人,发起全国集群战役27起,侦办公安部督办案件45起,涉案金额34亿元。
警方通报案例包括江北特大制售假冒品牌商标酒瓶案。警方在重庆、甘肃两地对刘某等团伙制售假冒品牌商标酒瓶案开展收网行动,抓获刘某、李某等犯罪嫌疑人76名,打掉犯罪团伙5个,捣毁假酒瓶生产仓储窝点21处,现场查获假冒“茅台”、“五粮液”、“泸州老窖”等品牌商标酒瓶100万余个,假冒商标标识73.6万套、假冒套装酒具35万个,涉案价值逾10亿元。
据警方介绍,该案系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假冒“茅台”酒瓶数量最多的案件,打掉一个假酒瓶生产、假酒灌装、假酒销售的犯罪网络。犯罪嫌疑人根据需求生产多种品牌产品的假酒瓶,卖给下一级犯罪团伙灌装假酒,然后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群体进行销售。
警方提示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,要看包装质量是否合格,酒质是否有异常浑浊沉淀,看酒瓶瓶盖是否有陈旧、断裂等痕迹,核对产品型号规格、批号等信息是否与卖家提供的进货酒类随附单记录一致,同时注意索取票据。
再如巴南“3.05”特大制售假冒日化品商标案。警方在广东、山东、重庆等地同时收网,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,捣毁制假“黑工厂”1处、生产线1条、仓储“黑窝点”2处、销售窝点5个,查获假冒名牌商标香皂15万余块,假冒名牌商标日化品1127箱,涉案金额逾2.5亿元。犯罪嫌疑人使用劣质原料仿制名牌商标产品,产品主要流向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城乡结合部等偏僻区域。